[
者也之乎]者、也、之、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。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。含讽刺意。
[
主文谲谏]主文:用譬喻来规劝;谲谏:委婉讽刺。通过诗歌的形式,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。
[
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]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
[
太平无象]太平无象..
[
正人君子]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。现多作讽刺的用法,指假装正经的人。
[
郑人买履]用来讽刺只信教条,不顾实际的人。
[
郑人实履]郑人:春秋时期郑国人。履:鞋。郑国人买鞋。比喻只相信书本,不相信客观实际。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。
[
之乎者也]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,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。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。
[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..]指空前绝后。亦用作讽刺。
[
窃钩窃国]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[
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]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[
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]用以比喻一人得势,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。多含讽刺意。同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
[
援古刺今]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。
[
袍笏登场]原指官员打扮,上场演戏。现比喻新官上任(含有讽刺之意)。
[
难弟难兄]形容两兄弟都好,难分上下。现也反用,讽刺两兄弟都坏。同“难兄难弟”。
[
沐猴而冠]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
[
溜之乎也]溜走(讽刺的、风趣的说法)。
[
等因奉此]比喻例行公事,官样文章。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。
[
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]指空前绝后。亦用作讽刺。同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。
[
乞儿乘车]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。
[
俨乎其然]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。带有讽刺意味。
[
以宫笑角]宫、角,均为古代五音之一。拿宫调讥笑角调。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、否定别人。
[
一本正经]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。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,郑重其事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
[
钦差大臣]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。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,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。
[
败军之将]打了败仗的将领。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。
[
三旨相公]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。
[
身在江湖,心悬魏阙]魏阙: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,用作朝廷的代称。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
[
伤言扎语]方言。谓说讽刺话。
[
话中带刺]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
[
滑天下之大稽]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(带讽刺意味)。